世界航空科技發展正在經歷一場大的技術變革,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實施,未來航空推進技術的發展將滿足人們對安全性、可靠性、環境適應性和經濟可承受性的更高要求,在傳統的中小型發動機技術繼續得到發展的同時,新型航空動力技術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窗口期,綠色且高效的動力裝備,將成為全球經濟和社會高效運行的強力支撐。
2021年12月16日-17日,第九屆中國航空推進技術國際論壇在湖南長沙順利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航空學會主辦;《航空動力》編輯部支持;上海廣堯商務咨詢有限公司承辦召開。
潘尚能
專職總師/自然科研究員
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
中小型航空發動機具有轉速高、體積小、結構復雜的特點,飛機與發動機之間存在的氣動耦合對發動機的穩定運行有較大的影響。在演講中,潘尚能介紹了目前608所具備的高性能仿真計算能力,豐富多樣的湍流模型以及直升機/發動機一體化氣動仿真、粒子分離器穩態氣動仿真、葉輪機械定常流動仿真、葉輪機械非定常流動仿真等多種氣動仿真方法和試驗方法。在演講的最后他提到:未來航空發動機氣動設計仿真將沿著LES大渦模擬為代表的高保真三維仿真技術和以機器學習為代表的低維度實時仿真技術兩個方向發展。
王智 博士
機電系統部,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
王智博士聚焦于宏觀,從直升機主機平臺的角度對動力系統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
他提到:未來十年,直升機需求總量在2000架以上,國產直升機的發展將直接帶動發動機的需求。由此在未來,直升機動力系統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特點:配裝先進渦軸發動機的傳統動力直升機仍將以其不可替代的能力繼續在航空領域發揮無法替代的作用,“數·智”時代的新技術應用將賦予其新的活力;新興的電推進、混合推進等新推進概念,將會搭配新構型的旋翼飛行器出現,提供更加綠色、更舒適、更經濟的解決方案,滿足市場上涌現的新需求;在新的挑戰面前,發動機與主機廠商的“利益共同體”需要更加緊密合作,從研制源頭上提供符合未來旋翼機需求的動力單元,以飛/發平臺的匹配最優,共同發展為目標,實現互利共贏。
單曉明
專職總師,自然科學研究員
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
單曉明分享了湖南動研所獨樹一幟的突破性成果,她提到:對于尺寸更小,量程更小,滿量程同樣的精度,中小型發動機在測試方面面臨比大型發動機更多的挑戰。而仿真技術的應用,虛擬測試試驗的發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痛點,并大大降低了發動機的研制周期和費用。
也因此,湖南動研所未來的工作重點將集中在:(1)飛行平臺實現試驗測試的一體化和綜合化;(2)智能化管理全生命周期試驗測試;(3)深度拓展虛擬化,大力發展仿真設計,實現仿真的試驗和測試。